商代宫殿遗址见证了这个王朝的辉煌岁月。 资料图片
科学考古
在20世纪初期与罗振玉共同着手研究甲骨文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近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王国维,年轻而才华横溢的王国维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甲骨文中真的记录了商王朝的某些信息,那么自己通过破解甲骨文应该就可以反观历史文献的可信度。1917年,王国维发表第一篇甲骨文研究的科学论文《殷先公先王考》,传说中的商王朝终于成了信史。
1928年,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南京成立,所长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务长傅斯年。他上任后便以关注甲骨文为首要大事。
这年8月,傅斯年委派中山大学副教授——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前往安阳进行调查,目的是查明甲骨埋藏盗挖的情况,看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科学的发掘。这个年轻人便是董作宾。董作宾,河南南阳人,1922年曾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师从于甲骨文大师王国维,他为人聪明灵活,勤奋好学,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成长为研究甲骨文的一流学者。
1928年8月12日,董作宾独身一人到安阳实地考察。经过明察暗访,董作宾确定小屯村这片古老的地层下面仍然埋藏着数量不明的甲骨,得出“甲骨挖掘之确犹未尽”的结论。同时董作宾认为,小屯村的发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
得到董作宾的详细汇报后,傅斯年当即同意发掘安阳小屯村,寻找甲骨文。安阳小屯村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这次行动也预示着中国科学考古时代的来临。
1928年10月13日,以董作宾、郭宝钧等人组成的发掘团开始了中国第一次科学田野考古挖掘。发掘结束时,共发现带字甲骨800多片,还有不少骨器、玉石器、铜器等文物。这在当时来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解读贞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阳考古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面积地展开了。特别是1929年秋,在第三次挖掘中人们发掘出4块较完整的大龟版,它们处于同一时代,体形巨大字迹众多,一出土就引起了董作宾的关注。
在这4版龟骨之上频频出现一个过去谁也不认识的字,这个字出现频率之高为所有甲骨文字之最。对它的解读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个字为官名,有人说这个字为地名。然而无论是哪种解释,代入句子中都感到不通顺,后来董作宾经过仔细对比,第一次提出这个字应该是今日汉字中的“贞”。
贞,就是贞卜问命的意思,贞字的读解是神来之笔的灵感,它使人们第一次认清甲骨文存在的意义,甲骨之上的文字,并非记录历史的档案,而是商王求神问卜的答案。董作宾对大龟4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从中又发现了占卜机构及其官员的存在,从而确定甲骨文开头贞上一个字为人名,即卜问命龟之人。
如果把贞人的时代确定下来,那么人们就可以利用贞人去断定甲骨文的时代,这个看似简单却极为重大的发现被郭沫若誉之为“顿若凿破鸿蒙”,它的发现也使甲骨学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进而确立了因贞人以定时代的甲骨分期断代标准。
商人崇尚天命,凡事必先占卜询问神灵,然后才决定是否可行。这些祭祀祈祷活动,都通过贞人来实施。在贞人的解读下,商王相信自己终于获得了确切而又完整的信息和答案, 当占卜结束后,贞人将原因与结果记录下来,刻在这些甲骨之上。一条完整的卜辞,记录着占卜日期、占卜者所占之事是否应验以及是否采用等内容,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甲骨文相当于殷商王室的秘密档案库。
重大发现
1934年3月,安阳第九次考古挖掘工作在侯家庄开始启动了,数十天后,这里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王陵,这些巨大无比的大坑是死去商王的大墓。王陵气势恢弘,形制壮阔,面积最大达1800多平方米。
这一次的考古挖掘规模空前,它使人们对神秘的商王朝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学术界摸清了殷墟王陵区宫殿区的格局,认识到了殷商都城。
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发掘被迫停止。
此前在安阳殷墟大规模的15次发掘中,第十三次发掘给了世人一个巨大的惊喜。1936年6月12日,第十三次殷墟发掘已进入扫尾阶段,作为发掘队长的郭宝钧决定就在这天结束发掘工作。下午4时,正当人们在忙碌之时,突然从一座坑里传来一声惊叫。
原来在这个距地面有6米深的大坑北面壁上,突然出现一具身体蜷曲的人骨架,当人们清理完骨架周围的土层时,出人意料的是人骨下竟然是一大片从未扰动过的甲骨层,当现场的发掘队员们准备着手揭取坑中的甲骨时,却发现面临着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
这些错落有致的龟版彼此叠压在一起,让人不知该如何下手。出于安全考虑,有人提出把这坑甲骨整体搬家的主意,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把它整体挖出来搬到南京,再一点一点地保护发掘。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编号为H127甲骨坑内的甲骨与泥土已经紧密粘连在一起,经过四昼夜后,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被装在木箱内,并用铁条紧紧加固,当时的这个木箱重量达到6吨。
如何把6吨的大木箱运到2公里以外的安阳火车站呢?64个老工人肩扛、杠子撬,走了两天才到了火车站。
秘密未尽
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经过技工专家们长达8个多月的细细清理,剔剥、绘图、 编号,H127甲骨坑终于显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H127甲骨坑出土的龟骨总数达17096块,其中仅完整的有字龟甲就有300块之多,直径达44厘米的特大龟甲更是前所未见。这是安阳殷墟历年考古中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非常完整,如果按一片甲骨有10字来平均计算,那么这1万多片甲骨之上,将有17万字。
经过研究专家们发现,这1万多块甲骨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朝的武丁时期,这些甲骨刻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天文星象,下至人间百事,无所不包。
商王武丁是盘庚之后的第二代帝王,在位59年,频繁出征作战,以其赫赫武功扭转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国运,拓展的疆域辽阔,史称他统治的时期为“武丁中兴”。
三千多年后,昔日繁华喧嚣的帝都早已成为发黄的历史,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一片片硬朗的甲骨风采。在殷墟发现的15万片甲骨上的150多万字中,有5000个左右的单字,目前人们只认出不到2000字。
谁还能发现新的甲骨呢?谁还能继续破解三千多年前商王朝留下的秘密呢?今天,在小屯村的旁边,人们完整地保留了商代宫殿遗址,成为这个王朝的岁月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