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随着气温持续走高,市场上消夏饮品的销售渐入佳境。然而连日来,不少市民发现,超市内的一些瓶装饮料开始“瘦身”,而减量不减价的做法令许多市民反感,认为这是商家隐性涨价的一种手段。
6月5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场、超市的饮品专区看到,许多常见的品牌饮料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瓶身“长高”了,也“苗条”了,一些罐装饮料也变“轻薄”了。虽然容量发生了改变,但价格却没有减少。在文峰大道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看到了同一品牌两种规格的饮料均摆放在货架上,一种规格为600ml,一种为500ml,但标价却是一样的。记者询问该超市一名工作人员得知,一些饮品在今年年初就换了新包装,容量有所减少,但价格维持不变。
同样的饮料,同样的价格,为什么换个包装就要减少容量?采访中,不少市民对饮料“瘦身”变相涨价的做法表示不满。许多市民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厂家适当涨价可以理解,但要事先告知消费者,否则就属于欺诈。
这种隐性涨价的行为是否合理?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表示,这种行为虽然不违法,但实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有失诚信,同时厂家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瘦身”减少的不仅是饮料的含量,还有企业的品牌美誉度。消费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