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不久“中钢数百亿元贷款全面逾期”的传闻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后,山钢集团前三季巨亏超9亿,并曝出将大量裁员降薪的消息再度令业内哗然。今年以来,随着钢价暴跌,钢铁行业低迷持续,钢厂亏损甚至倒闭的传闻不断;但作为地方大型国有钢厂,如此大规模裁员降薪实属罕见。
“钢铁企业日子很难过”这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从前不久公布的三季报来看,马钢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2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1.38亿元,减亏28.09亿元;安阳钢铁三季度亏损3.7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4.60亿元,减亏20.87亿元;山东钢铁1-9月净亏损1.2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18.29亿元,*ST鞍钢,去年前三季度亏损31.7亿元面临退市风险,而今年同期却实现盈利7.63亿元。
在当前国家改革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的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最为艰巨。但由于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就业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束缚,钢铁企业要完成转型升级势必要经历一番寒彻骨。此外,企业也不可能指望政府无休止地救市,所谓天助自助者,那么钢企应该如何自救呢?
方案一:发展副业
在钢铁主营业务陷入亏损尴尬之时,越来越多的钢企将目光投向了非钢产业。在这方面,武钢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据武钢公司数据,去年钢铁主业保持微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武钢公司开快餐店曾被外界质疑“不务正业”。此前,武钢还卖菜、销售“咸伙计”咸汽水,建立家政服务中心等。公开资料显示,在钢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对武钢的利润贡献率已超过一半以上。
钢企发展非钢,早已有之。但早期的非钢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基本依附主业找饭吃,是企业的“包袱”。而如今,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已势不可挡,在日前举办的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认为,在行业低迷状态下,中国钢铁产业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发展非钢产业已非救急之策,而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重点大中型钢企实现利润161.93亿元,扣除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钢铁主业实际利润仅6.06亿元。非钢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大型钢企的“救命稻草”。此外,除了中国,目前美钢联等世界著名钢铁集团,非钢收入已接近或超过钢铁主业,我国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方案二:完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钢铁企业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够帮助钢铁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和合作。当前,电子商务在钢铁领域中的应用,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巨大飞跃,但仍须看到,我国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逐渐清晰和成熟,电子商务的协同趋势越发显现出来。首先,钢铁企业内部需要协同管理。企业内部在完备电子化的基础上,应实现网上采购、销售、考勤、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协同管理应用。
其次,钢铁企业与供应链需要协同管理,即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环节的协同应用,包括企业与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协同。
最后,钢铁企业与社会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协同。电子商务还涉及到社会上的很多部门和机构,如支付手段的解决需要银行业的介入,网上税收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参与等。通过协同管理软件的有序管控,将使钢铁企业更加清晰明确外部流程,做到内外协作。
不过,由于自主建设的电子商务需要高投入的硬件成本、技术成本、推广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等,有实力的大型钢铁企业在实施之前必须进行商业后果和技术可行性方面的评估,最关键的是要保证实施电子商务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中小型钢铁企业在人、财、物和信息技术方面实力相对较弱,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方案三:试水期货市场,实现套保
有人称之凶猛,有人称之神秘,沙钢可谓钢铁相关期货行业(包括钢材期货、焦煤期货、焦炭期货、铁矿石期货)的一只黑马,除了跨市场套利外,由于黑色产业链上期货品种的日益完善,沙钢还常采用跨品种的套利策略。如按照原料配比,通过买入铁矿石期货,卖出螺纹钢期货来保证加工利润,这也给钢企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期货市场给钢铁产业链上的各企业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的机会,不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锁定成本,同时还可以锁定利润,最大限度地规避现实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随着钢材价格的持续下探,钢铁行业的效益不断下滑,期货市场的避险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此外,作为钢铁行业需求最大的支撑点,房地产行业深入调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房价的下跌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降,这会抑制钢铁需求。单就钢铁行业特别是国有钢铁企业而言,他们很有必要利用期货市场过“冬”。
综上所述,发展非钢可反哺主业;电商可辅助化解产业机构矛盾;期货市场可实现套利保值,规避风险;因此尽管钢铁行业寒风阵阵,但钢企自救还是有很多路子可走,需合理应对市场变化,切勿盲目跟风,才是早日走出这场寒冬的明智之举。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