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格局、管理难度等方面看,由于宝钢、武钢两大集团分处华东和中南不同区域,不同于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省属钢企的兼并,整合起来难度较大
在二级市场上,只要出现央企合并的传闻,相关上市公司总能得到资金的青睐,之前是南北车、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次合并传言落在钢铁巨头宝钢和武钢的身上。
日前,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几乎与此同时,市场上传出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将要合并的消息。
针对媒体广泛报道的宝钢和武钢合并的传闻,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3月23日晚间同时发布公告做出澄清,称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上述合并传闻的书面或口头信息,未向任何部门表示过此类意向。
尽管相关公司否认,但二级市场上仍有不少投资者认为两家公司是在“重演南北车合并时先否认后公告”的故事,因此投资热情依旧不减。3月24日,两家公司股价大涨。截至当日午盘,武钢股份上涨7.52%,盘中触及涨停;宝钢股份上涨4.73%,盘中最高涨幅达9%。
有业内分析人士称,武钢、宝钢合并恐并非空穴来风。合并后联合体的硅钢在国内的市占率将达85%,目前武钢股份硅钢产能在国内最大,未来两家公司在硅钢领域的竞争关系将消除,有利于产品价格上涨。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时告诉《投资时报》记者,“当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兼并重组是必由之路。宝钢、武钢合并有利于形成资本优势,促进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对钢铁业走出去将产生积极影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武钢宝钢合并或阻力不小
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工信部文件显示出决策层推进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心,但从市场格局、重组管理难题等方面看,由于宝、武两大集团分处华东和中南不同区域。不同于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省属钢企的兼并,且山钢对日钢合并尚悬而未果,宝、武钢合并难度很大。”
目前宝钢显然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瑞银认为,宝钢湛江项目2015年底1号高炉有望投产,2016年产能开始释放,2016年全面达产将会带来37.5%的产量增长。另外,公司将重点发展电商业务,未来长期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据记者了解,宝钢股份和宝钢集团共同投资服务平台东方钢铁,东方钢铁具备完整的线上线下交易系统对接,从线上的货源提供,到交易环节的资金支持和信用支持,直至线下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全程完备。东方钢铁注册资本20亿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0.95亿元、净利润0.11亿元。2014年钢材交易中心销量451万吨,今年目标为1000万吨。
“而武钢股份也由于资产置换叠加原料下跌的大好时机,2014年业绩增幅明显。同时,在2014年重轨及硅钢市场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公司相应产品也贡献了其业绩重要增量。”长江证券分析师刘元瑞对记者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宝钢、武钢属于央企,是否合并取决于决策层的一句话,不存在市场和区域的障碍,主要看国家政策。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此传闻持否定态度,认为并无太多依据。
“宝钢、武钢两家钢企的硅钢业务有重叠,但这不太可能构成二者合并的依据,因为现在国内钢厂做硅钢的比较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她认为,宝钢的优势产品是汽车钢,还因为品牌、质量等原因,宝钢的主流板材产品价格比其他钢企同类产品高1000元/吨,且其业绩好于其他钢企。
“钢铁业兼并重组将会加快,但宝钢和武钢两大钢企同属巨头,且不在同一区域,产品线互补性不强,短期内实现合并的可能性不大。”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企追求规模没有太大必要,钢铁业现在不是靠规模取得效益,各家大钢企都活得比较好,还没有出现一方无法生存的情况。另外,大型钢企普遍是生产板材,合并对业务互补的作用不大。假设宝钢和武钢合并,二者将占据南方板材市场的较大份额,二者统一定价的话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近期宝钢、武钢分别在湛江、防城港建项目,两大项目对二者合并也将带来阻力。
“在我看来,未来中国钢铁市场会出现由市场倒逼下的兼并重组潮,说明一是过去政府主导的整合告一段落,且效果不理想;二是行业到了大浪淘沙的阶段,必然会上演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产能过剩要求兼并重组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钢铁产能约为11亿吨,占全球产能的60%左右,产能严重过剩是中国钢铁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当下国内钢铁业将长期处于‘三低一高’的态势,低消费增长、长期低速发展、效率低是常态,主业从2011年年底以来处于亏损的高压力中。行业在环保、资金、能源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将迫使行业面临产业转型。”中国钢铁规划院院长李新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利用率不足70%,而在国家经济新常态和产品数量变化前提下,2015年有可能出现消费负增长、出口负增长和利润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如不尽快整治,今后整治代价将越来越大,对钢铁行业甚至中国基础工业发展将带来更大的困难,政府应以更大力度,出台并严格督促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
行业主管部门显然也认识到了相关问题。工信部提出,钢铁业要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力争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
但值得说明的是,衡量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标为前十大钢企的粗钢产量集中度,此前钢铁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但实际上近年来十大钢企的产业集中度不增反降。
“目前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为37.5%,在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下,就很难有效实施行业自律,做到在行业效益低迷时有效调节产量。”中钢协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表示。而通常企业间为了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不惜竞相降价。
由此可见,要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实现,实质性的过剩产能退出和调整必不可少。当下钢铁业必须压缩产能和增加出口,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兼并重组是必由之路。
而此前武钢股份董事长也曾向外媒公开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若要削减过剩的供应,整合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减过剩的钢铁产能,包括鼓励钢铁行业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