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生命力的钢铁物流平台,应该是集信息、集物流、集交易、集信用四位一体的平台,即‘4+1’平台,1是物联网平台,4是四大功能,但最根本的是物流和信用功能。但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而是要在供应链平台的建设上下功夫。”在1月16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与会代表这样表示。
会上,来自钢铁物流产业链上的钢铁原材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商、钢铁贸易商、钢铁物流基地、钢铁消费企业、加工配送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等300多位代表,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并提出,要实现钢铁物流平台创新,应该下好五步棋:由交易平台向物流平台转变、由信息平台向信用平台转变、由依靠上游资源驱动向依靠上游资源+下游客户共同驱动转变、由电商平台向市场平台转变、由依靠规模扩张向依靠质量提升转变。
“两高一低”现象依然存在
论坛上,一位在江苏省从事钢铁物流生意的企业代表直言:“目前,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中,生产物流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比较低,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
确实,目前钢铁物流行业自营企业比重高,依旧存在散、小、多、乱等现象,行业集中度较低,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难以统一。另外,钢铁物流运输方式多,无法实现多式联运,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突出。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钢铁物流专委会发布的《2014~2015年钢铁贸易行业调研报告》显示,86%的钢贸企业每吨钢材从钢厂到终端用户,平均至少要经过2家以上的贸易商,整个流程中间最少存在100元/吨的价差。正是因为我国钢铁产品从生产到终端用户的流通渠道过于冗长,导致钢铁交易成本过高,甚至出现钢材在同一区域市场内反复倒手才最终送达终端用户的现象。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重点企业物流成本调查显示:煤炭物流成本占到煤炭终端价格的50%左右,钢铁行业的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的占比为11.1%,这一指标高于全部行业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高于日本同行业5.6个百分点。据统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年物流成本约为2600亿元,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物流成本约占制造成本的10.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为6.6%,我国比日本高出5个百分点。
按照物流供应链全成本口径,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13%~15%,而世界发达国家钢铁物流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8%~10%。如果达到发达国家钢铁物流费用率水平,可节约物流成本近3成,因此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成本费用下降空间很大。
由此可见,钢铁这一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商流与物流不统一,价值实现与使用价值实现不统一,而这一矛盾正是我国钢铁等大宗商品流通效率偏低、流通成本偏高的症结所在。
物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新常态下物流业总体运行呈现常态趋稳、动态调整的基本特征。从物流需求上看,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增速加快。从物流供给看,物流企业群体加快形成,企业间战略合作、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日趋频繁,产业间联动融合走向深入,社会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从资源条件看,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物流运作的“硬约束”开始减缓,但要素成本、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增长动力看,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业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进一步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其根本出路在于,通过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质量和水平,以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物流业经历了较大困难,但国家积极出台规划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发展。2014年9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三大发展重点、十二大重点工程和八项政策措施。同时,该《规划》提出要建立加强与制造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
当前,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生产消费量在峰值区间上下波动,价格总体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经营困难长期存在。钢铁物流业和流通业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大批企业退出和正在退出市场,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但随着高风险融资业务的清退,钢铁流通业正在回归交易的本质。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钢铁需求总体基本稳定,奠定了钢铁流通业发展的基础。同时,钢铁流通电商化趋势逐渐明显,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新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加快行业的转型变革。
最近,全国物流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围绕《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了物流业3年发展工作计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具体落实到部级联席会议的有关部门。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下一阶段钢铁流通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
创新之路须走好五步棋
与会人员认为,钢铁物流和流通企业要顺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水平,建立一体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体系和经营模式,推动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同时,要通过延长产业链,积极向上下游延伸服务,由过去单纯的贸易商、物流商,逐步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整合分散的企业群体,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市场集中度,建立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总的来看,钢铁物流平台的创新之路要下好五步棋。
一是由交易平台向物流平台转变。钢铁物流平台若仅仅依托平台本质,只能单纯地进行商品的交易和体现商品价值,而不能保证物流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更不能有效地解决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问题。因而,要想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平台,必须更加重视物流平台的建设,使商流和物流有机融合于平台。近年来,零售领域中的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商贸平台致力于物流网络建设,就是转变传统理念,使商流和物流并重的典范。
二是由信息平台向信用平台转变。信用是钢铁物流平台经济的生命线。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钢铁等大宗商品平台经历过信息平台、交易平台、信用平台3个阶段。当下,信用平台正处于发展之中,也是钢铁物流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信用平台在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钢铁等大宗商品流通的动态可视化,打造基于平台经济的全过程信用网络体系,充分保障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运行。
三是由依靠上游资源驱动向依靠上游资源+下游客户共同驱动转变。平台经济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上游资源的聚集,能够将不同供应商的各种大宗商品信息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大幅降低消费者的搜寻和比较成本。然而,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平台获取上游资源渠道变得更为容易,平台之间的竞争重点由单一的上游资源向上游资源与下游客户并重转变,因此只有抓住了下游客户,尤其是终端客户,平台才能持续稳固发展。比如,在传统的钢材批发贸易中,每次交易基本在万吨以上,但在目前的大宗商品平台,多为30~40吨的小批量订单,这些都是促进钢铁物流平台持续发展的终端客户群。
四是由电商平台向市场平台转变。目前,国内不少钢铁电商平台纯粹是电子商务服务商,仅仅是为匹配商品供给信息和需求提供了便利,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推动钢铁流通方式的创新,要立足于钢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平台由单一的电子商务服务向商品交易市场转变,使平台由虚到实,具备信息聚合、商品交易、物流组织等多项功能。钢铁物流电商平台要采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内外资源,延长产业链,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增强信息、交易、加工、配送、融资、担保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五是由依靠规模扩张向依靠质量提升转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钢铁等大宗商品流通市场将由高速增长过渡到平稳适度增长阶段。在此形势下,物流企业单纯以规模扩张取得增量收益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平台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因而,钢铁等大宗商品平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商流和物流功能,不断提高供需的匹配效率,才能获取内生的增值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