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东钢贸圈巨亏传闻不断,甚至还将国内知名钢铁电商平台卷入其中,不管事件炒作与否,但不可置疑的是,此事引发了业内对于钢铁电商模式的大讨论和热议再次发酵。身处资金密集型的钢铁行业,电商究竟是走重资产型的自营之路,还是走轻资产的平台撮合之路,值得研究,没有对错之分,旨在探一探钢铁电商如何涅槃。
钢铁电商的自营之路:一种另类激进式的拔苗助长,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如何相顾两全,且可持续性、钱烧完之后的有效过渡是个大问题。
为了快速抢占钢铁电商市场,华东地区的一些财大气粗的钢铁电商平台同时发动了烧钱模式,即自营。花重金全国布局线下物流、仓库;以平台规模化渠道为依托,与上游钢厂进行寄售、托盘等合作,较低价格拿到钢厂资源,并转而利用平台何其线下钢贸业务团队快速销货;其快速找货、销货的频率。传统行业加入电商平台、信任电商平台,无非是能帮助其扩展业务,而不可能送上门去被吞噬,部分钢铁电商平台的压价自营模式,其人为扰乱市场的行为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线下企业的警惕,传统钢贸大户开始联手抵制此类电商平台的入侵。
独立的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做自营代售的,也许多少有点“婊子立牌坊”之感。平台用户的资源、自营资源,平台如何保障公平,你到底是场边的裁判员,还是场内的运动员,两者兼顾势必难公平,也难共存下去。
在线上自营的同时,目前有一部分钢铁电商的线下贸易也做的十分火爆,有效的帮助平台快速生成交易数据;这也许远比以前的直接花钱向用户购买交易凭证更让人接受,营销手段而已,自然不必过于在意。通过违背市场规律的低价和补贴吸引用户跟随左右,这点没有问题;笔者担心的是,由此带来的巨额运营费用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是不是打算长期养一个庞大的线下“钢贸团队”来作为平台的基础;未来如何将线下已经掌握的“钢贸关系网”搬到线上,并且顺利的由人工网络转移到平台网络;另外一旦交易补贴停止后,用户的粘性如何维护下去,这都是即将面临的严峻问题,解决不好,烧钱除了烧出一个炮响之外,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到的是,电商平台做的可持续性;最终是需要构建全新的互联网市场,帮助线下市场开拓新的渠道和寻找更加“降本增效”的路子。目前一些钢铁电商平台打出的自营寄售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烧钱、让利于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市场认同和参与;然此法是否可以长期延续下去;一旦此种利用交易一吨补贴多少钱的模式取消,试问原本参与的商家在利润消失后是否还会有忠诚度,人都是趋利的,更何况是企业;就犹如滴滴打车,一旦取消优惠券、取消司机补贴,又靠什么吸引用户的参与?
钢铁电商:做开放式自由网上市场,构建和谐的钢铁电商生态圈。
钢铁电商平台走自营之路的种种响动和未来的担忧先且不谈,更为重要的是,平台既做游戏的参与者,又要做规则的制定者,这显然不是市场所能接受的。
完全独立的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保持其天然的独立性是其立身之根本,主动的参与到全流程交易活动中去,必然打破超然的身份;一旦如此,你即便再开放自由,依然难以洁身自好。
相对于自营短期内的高大上和引起的轰动效应来说,主张平台撮合模式的电商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起眼,至少在前期,他们属于孤独的旅行者,并无太多的亮点。“走平台撮合之路,前期会更加的艰辛,不可能出现那种一夜爆红的姿态,也将在较长的时间内”,电商领域分析师如此判断。
到底是平台撮合好,还是自营更有效,眼下做出结论也许为时尚早。
平台撮合者,还在努力的培养市场环境及打造符合及超前市场的电商产品服务,艰难前行,前路已经清晰:信息交互-->平台撮合(商务谈判)-->安全支付-->物流配送仓储-->货权、资金权同步交割-->完成交易-->大数据反馈-->科学精准化修订生产、销售模式-->第二轮循环-->形成完整的钢铁电商业务生态圈。
相比较而言,自营寄售者,前期显得光芒四射;利用庞大的资本支撑,从上游拿货后,以低于市场价+向下方参与者及平台业务提供吨钢返利;在快速吸引市场关注的同时,却是赔本赚吆喝,以补贴等市场营销机制为主导,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参与者而言,更想要的是帮助其提升经营效率,改善经营现状的工具;但也会十分的在意实时的利益,这很难取舍”。用户的认知很简单,不管你是什么模式,谁能帮我更快的找货卖货、保障交易安全,就相信谁,就选择谁;很少有考虑更加长远事情的,因为平台很多,他的选择就更多,当然就更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