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石松这个名字是在今年召开的林业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当时的石松作为唯一一个个人植树造林先进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
石松的经历很丰富,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就随父亲到海南创业,年纪轻轻的他,修过路、盖过房子、办过农业庄园,不仅积累下雄厚的资金,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投资林业的石松又是出手不凡,承包了万亩荒山,栽种数十万株经济林木。为了发展林业,石松在荒山上修路、建水库、架电线,誓让荒山变模样,让新绿染太行。
植树造林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活儿,一个搞建筑的生意人,为何会把巨资投入到这项多年以后才见效益的事业上?一个种树的门外汉,怎么对树木产生了兴趣?带着种种疑问,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林州市进行采访。
车行至林州市临淇镇陈庄村村口,一排宽敞的厂房就映入了眼帘,同行的市林业局的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石松创办的建泰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入院内,只见空地上栽种的全是树木。
出门迎接我们的是石松和他的父亲石岩喜。面前的石松中等个头,一身休闲打扮。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人,内心却有着永不熄灭的创业热情,一步步追寻梦想,一步步迈向成功,一步步走向新的开始。是什么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是什么让一个做建筑的人走上了植树造林的道路?他的这条新路走得顺利吗?他离自己新的梦想还有多远的距离?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来到了石松的家乡,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历程,探寻他背后的故事。
父亲是对石松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在石松的心里,父亲是自己事业的领路人,是自己事业的守望者,是自己人生道路上永远的关注者与支持者
石松今年36岁,虽说在商海搏击多年,但他仍然保持着多年朴素的生活习惯,衣着简朴、言谈质朴,和人们心中的生意人形象有着不小的差距。石松的办公室就在他创办的建泰木业公司的院内。顺着厂区内的小路一边走一边观看,只见院内的角角落落全都种上了树苗,有的已经长得有手指那么粗,有的才刚刚露出地面。
我们禁不住对石松说:“知道你现在迷上了种树,可是没想到你痴迷到了这种程度,巴掌大的地方都不浪费。”石松笑着说:“呵呵,是啊,我自己都没想到,一直和房子打交道,如今却种上了树。”
石松的办公室很简朴,甚至有些凌乱,办公桌后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他最近荣获的植树造林先进个人的奖杯。石松看着这些荣誉说:“都过去了,今后要好好干,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
石松一边热情地招待我们,一边解释说:“其实我做的事情还很少,我和其他创业者有很大的不同,我的起点和他们不一样。我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起步的,父亲给予我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
在石松的眼里,父亲始终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儿时父亲是自己仰望的高山、依靠的大树。因为父亲比较忙,父子俩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太长,那时候父亲每天都是步履匆匆,忙起来经常见不到父亲。等石松成年以后,父亲又是自己创业路上的引导者。
我们那天采访的主人公是石松,他却很动情地说:“如果说我现在的事业有一番成就,算得上成功的话,我的父亲就是我不断成长的见证者。现在我能走到这一步,父亲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说起自己的父亲,已经36岁的石松话语里充满了温馨与崇敬。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谈话中,无论我们聊到哪一方面的话题,石松总会把父亲摆在第一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石松的父亲名叫石岩喜。在石松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不仅有头脑,而且敢想敢干,认准的事会全力以赴去做。父亲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与磨难,他总会挺过来,在一片荆棘中开辟出新的道路。
石松说,父亲是1974年入党的老党员,思想解放,想法超前。父亲从1978年开始担任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石松已经开始记事了。父亲一天到晚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在村里办起了好多企业。长大后石松才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自己的父亲,一个偏僻山村里的人,居然一口气办起了食品厂、服装加工厂、养鸡场、建材厂等大大小小7家企业,这不仅在当时,就是放到现在来说,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时至今日,石松依然用很佩服的口气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父亲真是不一般,现在我在事业上的成就,肯定是继承了父亲的遗传。”
石松说,父亲给自己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要心存大世界,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做一个对家乡、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才不枉此生,才算得上是干了一番事业。在石松的记忆里,曾经有一段时间,父亲经常带着村里的全体党员干部往外跑,石松隐隐约约记得父亲说要去上海、杭州、苏州、广东等地方。石松觉得那些地方都是陌生、遥远,而且充满神秘感的世界,他不知道父亲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为什么非要一趟趟去那些地方。后来父亲告诉他,自己是要去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如果村民们只靠土里刨食,再怎么干,也很难改变贫穷的面貌。自己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
父亲看到当时安阳一带还没有普及的塑料袋在广东一带很是流行,就和大家商量要上马一套塑料制品生产线。项目谈成了,却被有关部门否定了。
在这件事情上,石松又学到了父亲的第二个优秀品质,那就是人不能钻牛角尖,不能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举步不前。石松说,当年父亲创业受挫,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另谋出路,到山西阳城去承包工程搞建筑。石松说不清楚那时候父亲到底给村里带来了多少收入,但是他清楚地记得,陈庄村是当年的林县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子。
1988年,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一班人马直奔当时刚刚建省的海南,开始了他的再次创业历程。年幼的石松在父亲的身上又看到了他的第三个品质,那就是不故步自封,不安于现状,要不断进取,不断探寻新的领域。石松说,其实后来详细了解了父亲的这一段经历后,自己还有更深的体会,那就是要吃得苦中苦,要心存希望和信心,在人生的最低谷一定不要气馁。
石松说:“为什么说父亲就是我的一本教科书?为什么说我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父亲的故事?就是因为从小到大,甚至直到现在,父亲对我的影响一直很大。我从父亲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和知识,那是我一辈子受益无穷的财富。”
石松的父亲刚到海南的时候,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各种各样的困难接踵而至。第一道难题是水土不服。当时天气炎热,大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由于没有条件洗澡,大家的身上都生了疮。最后,来的人一个接一个走了,就剩下父亲和另外一个同伴。石松说:“那时候,父亲身上的钱花完了,创业的失败让他灰心丧气。当时父亲都想一死了之,跳海算了。可就在决定生死的一瞬间,父亲说他想到了对我的期待和教育。父亲觉得,堂堂一个七尺男儿,不能就这样承认失败,干事业有成功就有失败,但我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父亲又一次坚持了下来,重整旗鼓,投入到了创业当中。
父亲教给石松的第四个优秀品质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最底层做起,从最艰苦的地方做起。父亲先后在海南买了三座山开采石场,第一炮放下去,发现第一座山是座空山。无奈之下又买了第二座山,但炮还没放,当地的老百姓就过来找事儿了,堵住门不让进工作区。僵持了一段时间,父亲“举手投降”,撤走了。几乎身无分文的父亲四处借钱买下了第三座山,这次运气不错,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然而好事多磨,三个月后,附近的村民因为种种原因,又和石岩喜较上了劲儿,甚至把大粪扔进了工地的饭锅里。在不断的冲突中,父亲又一次败下阵来。石松说,那时自己趁着学校放寒暑假的时间到海南去看望父亲,但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辛苦。
石松回忆:“父亲挣的第一笔钱就是靠清理化粪池得来的。”石松说,那段时间父亲的事业开展得很不顺利,别说挣钱,就连每天的吃饭钱都要发愁。就在这时,一位朋友找到了石岩喜,说有一个活儿,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干。石岩喜当时正缺钱,就答应了下来。等到后来细细一问,才知道是个清理化粪池的活儿。那条化粪池有100多米长,恶臭熏天,别说跳进去清理,就是单单闻一下都让人禁不住想呕吐。许多找活儿干的人一看是这样的工作,二话没说就走人了。尽管对方一再提高清理价格,但还是找不到人清理。
石松说:“要是把我放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我不敢保证自己会去做这样的工作,毕竟太脏太累了。”可是他的父亲却二话没说,跳进了又脏又臭的化粪池中,整整干了一天。这一天,让石岩喜赚了10万元,这是他从来没想到的,也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第一笔资金。
从此以后,石岩喜开始承包工程,盖楼、修路,他的工程因为质量好,还受到了海南省政府的表彰。
1996年是平常的一年,但对石松父子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完成学业的石松从学校毕业来到了海南,正式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开始独自奋斗。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石岩喜开始放手,看着儿子上路。但在石松的心里,父亲带给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
石松的事业可以说是在父亲事业的基础之上起步的,他的成长历程和父亲的培养分不开,他的创业和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用石松自己的话说,他是站在父亲的肩头起步的,父亲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而自己是事业的守护者与发展者,石松的故事因为有了他父亲厚实的铺垫而显得更加丰满。
自我创业的道路上有苦有甜。一步步成熟起来的石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1996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石松才20多岁。当时父亲的生意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接手的工程大,资金流动量大。虽说从小就在生意圈里长大,从小就看着父亲洽谈生意,但对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突然接手的这一切都让石松感到不适应。面对着猛然繁杂起来的生活,他不禁有了一丝紧张与惶恐,但更多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是对未来成功的渴望。
石松到海南第一年便开始着手承包工程,这一切对于他都是个全新的考验。工程怎么找,生意怎么谈,合同怎么签,这些平常看着很简单的事情,对石松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经历,他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1997年,石松单独承包了一个造价1000万元的大工程,这是一个修路的项目,总长度是两公里。石松说,现在看来,这不算一个什么大项目,但当时自己独自创业才刚刚起步,接手的这一项工程,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与提高,更是让大家认可自己的一次机会。石松想,无论如何都要把这项工程做好,让这一个工程成为展示自己实力、信心与干劲儿的一个平台。
工程进行了一年多,石松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质量要保证,工期要按时,对于刚刚承包工程的新手石松来说,一点一滴都是一次考验。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看看,督促工人要保质保量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
牛刀小试,石松就打了一个漂亮仗,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不仅让石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让石松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石松告诉我们,其实刚开始自己独自承包这么大工程的时候,心里确实很紧张,整天像揣着一面小鼓一样,咚咚地跳个不停。那时候自己也在想,万一搞砸了怎么办?怎么对得起父亲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事业?怎么对得起父亲多年树立起来的信誉?石松说:“那时我经常对自己说,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干好。”
工程顺利完工之后,石松兴奋地去向父亲报告喜讯。谁知父亲没有他想象中的激动,他语重心长地对石松说:“其实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当初选择让你一个人独自创业,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这么大一个摊子,交给你行吗?可是不管啥事,人总要走出第一步,不管你成功还是失败都无所谓,只要你用心去做了,我就放心了。”
父亲的一番话让兴致勃勃的石松冷静了很多,他第一次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已经决定让孩子放手一搏的父亲其实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石松。石松说:“这件事对自己触动很大,不要得意忘形,不要沾沾自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父亲教给我的又一条很重要的人生经验。”
20多岁的石松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说:“创业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